之前接到任务,要对客户的图书分类进行规范设置,并给了我一些现有客户的分类数据。刚接手时感觉很简单,只要把客户的类别规规类,汇总一下就可以了。谁知拿到手的客户资料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竟然没有几家是十分规范的,尤其是综合书店,分类乱七八糟,不少概念混淆,分不清图书类别和营业类别的区别,还有很多书店干脆就没有分类。


从这些客户分类数据来看,很多书店还没有把图书分类重视起来。就算后期开始重视也已经晚了,对大量的基础数据进行重新调整是十分困难的,只能将就着使用。比如东莞华夏书店,开始时没有重视图书分类的规范,后来书店老板痛下决心,花了近两个月时间重新建立了基础数据库。所以,在客户应用软件的前期进行有效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我在网站上发现了一些对图书进行分类的很多比较好的建议,我整理了一下,希望以后同事上门为客户做VIP或工程时能够有所参考,并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图书分类具体来说,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根据经营特点、品种规模、读者对象、地区情况等确定类目层次,组织自家的分类体系。书店有大有小,有专业和综合之分。对于十多万品种的大书城来说,分类太粗,显然对读者来说不够方便。对小书店来说,分类太细,显得十分琐碎,而且对书架也不好整理。对于专业书店来说,因其品种的局限性,需要分类的深度能够达到三级或四级,方便读者按类所需。或者从地区上来进行分类,比如一些旅游城市就会把旅游类的图书单独分出来,促进这方面图书的销售


2、根据销售情况调整分类的级别。很多书店会把英语、教辅等二级类别作为一级来分,显然是因为这些图书的销量十分可观。作为大类标识既可达到醒目的效果,也有利于对其进行细分。例如一些书店将英语类图书还细分为语法、综合能力、听力、阅读、会话等,更方便读者进行查找。一些一级分类由于销量较少,也会被规为一类。如将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规为科学技术类。


3、类名的设置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书架上方的类别名称,可以方便读者查找所需图书,因此类名是否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直接关系到读者找书的效率,进而影响到书店的销售业绩。一些图书类别,如成长必读、父母必读、求职交际等分类,虽然不是正规的分类名称,但却易为一般大众读者所接受,所以被书店广泛采用。


4、确立以陈列宣传为中心的分类原则。随着经营条件和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书店开始实行超市管理,读者购书是自我服务,因此搞好陈列宣传愈来愈重要。为了突出陈列宣传的导向性,很多书店把体现自己书店特色的类别或畅销书单独列类,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上,以突出推荐作用。为了增加某些多主题图书的陈列机会,书店往往采用多重分类的方式,如《老照片》,既是图画类,又是历史类,还是纪实类,三处陈列摆放,销售实绩可观。对丛书的处理也采用集中归类和分散归类并行的办法。


5、结合主题进行分类。书店在推销图书过程中,先确立主题,再结合主题划分分类区域。如一些图书城,特别设置了商务、三联、中华、学林等出版社的专柜。


6、在求新、求变中把握读者心理。图书分类虽有章法可循,却无程式可依。商家往往有自己的商业理念,并以此划定分类区域。因此,分类有时并不特别讲究类名的准确,而希望追求“新”与“变”的特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将卖场设计成生活提案、城市热门、科学人文、情趣读物等类,这些类别的图书在店堂内形成各自的销售区域,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浏览后很快能发现自己想要买的书,效果很好。上海书城也将一层的图书划为应用生活、趣味读物、畅销书三大块,其中趣味读物涵盖的类别相当宽泛,包括通俗政治读物、婴幼儿养育、建筑人文、动物、心理学等诸多门类。在书城的经营者看,把这些有趣图书放在一楼,有助于留住读者的脚步,吸引他们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