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文玲

    一位从台南县将军乡负笈北上求学定居的年轻人,尔后在台北创办了他梦想中的书店,15年后,他成为50家连锁书店的负责人,甚至让世界各地都看到了他的书店。他,就是诚品书店董事长吴清友。

    对已经迈入55岁的吴清友来说,2004年是丰收的一年。首先,经营15年的诚品集团,包括书店、餐饮、商场和生活事业部,终于转亏为盈,上半年度营收35.8亿元台币,获利2970万元,书店部分也已开始独立获利。此外,2004年总数突破50家的诚品书店,被《时代》杂志亚洲版评选为“亚洲之最”(Asia's Best)的“最佳书店”,是台湾唯一的入选者。11月,设于高雄大远百购物中心的诚品书店,获得“2004年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12月,投入超过500万元巨资、耗费长达一年时间编辑印制的《诚品报告2003》出炉,与台湾出版同业分享了许多涉及商业机密的数据,并且忠实呈现出台湾购书者消费型态的缩影与切面,赢得读者、出版业者、关心社会文化人士,以及媒体的一致赞赏推崇。

    面对如此硕果,身体颀长、满头白发而神采飒爽的吴清友,不改多年来一贯的谦虚,还是将功劳说成“诚品全体同仁的努力开花结果了”。比起别的企业家,吴清友确实显得淡泊而没有架子,十几年来两度遭受心脏病袭击、差点失去宝贵生命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观。

    吴清友被资深出版家、大块文化公司董事长郝明义赞为“一个努力让书显现个性的书店经营者”。对此,吴清友略带腼腆地解释:“文化事业是需要累积的,15年的经验,以及现在来自外界无形的鼓励,或实质上的金钱盈余,都给了诚品更大的发挥空间,未来也将有更多能力诠释书本与阅读的意义。”

    诚品书店以24小时营业、舒适的阅读环境在外国媒体的报道中最受瞩目。而在台湾,诚品书店不削价竞争、自制发行读书刊物,甚至在2004年开辟了单纯服务出版业者与读者、不求营利的出版部门等种种与商业原则背道而驰的做法,总是让外界又佩服又不免观望。

    “我本来就不求书店赚钱,开始获利只是让我少一点牵挂罢了。”吴清友气定神闲地表示,他对诚品书店一向抱持着解构主义的想法,“这书店是读者、出版业者和我们书店同仁的共同创作,人们会依照需要塑造它,我只是一个帮忙执行或实现的人。”

    家中、办公室、车上随处有书,甚至手边一定要带着书的吴清友,坦承他还是最偏爱到诚品书店看书,并戏称自己真的是一个诚品“粉丝”(执着的追求者)。关于外界对诚品书店抱着“精英取向”、“资本主义”、“陈义过高”等印象,他说,诚品书店其实是主张:每个人藉由阅读找出最精彩的生命,做一个不必由别人定义的精英或知识分子,无关学历、不涉及金钱或权力地位,没有阶级分别。

    把店里旧书柜搬回家,甚至会在家里设制供客人阅读的开放型旋转书架,吴清友似乎天生就是一个爱惜且慷慨分享与书相关事物的人。他强调,他非常开心诚品书店开启了国际对台湾的视野,而这也代表了台湾的创意、文化优势以及独创的商业模式受到肯定,全台湾爱书人都值得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