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心中谁家店最优?
随着两岸三地在出版领域合作的加强,更多出版领域人士和媒体开始关注两岸三地“地标书店”的现状。从2004年11月开始,本报联合台湾和香港的媒体,共同对两岸三地的“地标书店”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为:北京的“万圣书园”、台北的“诚品书店敦南总店”和香港的“商务印书馆星光图书中心”。
本次调查涉及书店服务人员的专业及服务态度;读者的参与及评价;出版人的期望与要求等三个方面,目的不外乎:透过地标书店(品牌)了解三地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从受访者(消费者、专业人士、店员)的意见差距,观察、归纳书店的商业本质与企业内涵的形成,或者说,其所以为“地标书店”的基本条件。
出版是一种产业,书店则是一个商业交易场所,但由于其所交易的物品———书籍,远较其他货物多了几分“文化载体”意味,于是,消费者对于书店的期待、从业人员对于本身职务的定位,多了几分想象空间,常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拉锯,一个“企业而不商业”、“有品牌而不大牌”的平衡点,也成为彼此共同想望的目标了。
“诚品模式”笑傲三地
市场竞争度造成专家答题差异
专家不同于学者之处,在于其实务经验远多于理论架构,一切从实战中磨练而出。市场竞争程度,与专家数量、质量多寡好坏有着必然的关系。以出版产业而言,台湾地区竞争之激烈,实为华人地区之冠;香港次之,内地居第三。然则,在理解“出版的最重要通路———书店”时,是否也呈现相同的呼应关系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评价书店时,香港、北京出版人的整体论点较为单薄,重点不外乎“书种多寡”、“店员素质”、“品牌形象”、“交通位置”等等。
台湾出版人则相对细腻深入,泛论之外,还可以从“空间规划”、“复合经营”,一直谈到“教育训练”、“陈设排列”等等,对于书店的观察,也不仅止于实体书店,网络书店、二手书店的发展潜力,同样备受瞩目。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台湾出版人答复问题,有较多状况分析,不会直接给予单一答案。相对地,香港则百家争鸣,书店好坏,出版人自有主张,但大中小型书店常被摆在一起评比,因而略显紊乱。北京部分,答案直接明白,不见“申论”,只能说是“简答”。
就问卷资料归纳,诚品书店和香港商务印书馆,在台港两地领先群伦,当无疑问。其理由则不外乎“交通位置便利”、“书种相对齐全”、“空间设计得宜”、“店员素质优良”、“搭配多元活动”等等。至于北京,则犹处于战国时期,万圣书园虽有特色,但国营的三联书店韬奋中心、北京图书大厦,民营的“国林风”、“风入松”、“光合作用”等,也都有人看好。三地出版人对于在地书店的评价,观点大致如下:
北京:民营书店还在摸索中
观察北京出版人的书店评比,不能不考虑几项因素:一、内地出版业尚未完全开放竞争。作为最大通路的书店系统,事实上仍处于盘整重建的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叶之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大书城“,与其说是出版市场的反映,倒不如说是国家建设的一环。二、民营书店方才起步,与上游出版社的接轨,对下游读者的服务模式,都还在摸索之中。
出版人响应简略,无法深入分析,相当程度上,恰好反映了这一现状。
大体而言,以万圣书园为北京地标书店代表之一,并无多大争论。原因除了软、硬设备相对齐全之外,经营者热心汲取新知,特别重视人员培训,也是主要原因。此外,三联书店韬奋中心,由于历史悠久,地点适中,同样被认为具有“地标”意义。然而,与其相距不远的北京商务印书馆新辟的“涵芬楼书店”,无论装潢、书种、活动等客观条件,均不亚于前者,却无人提及,其主观原因,同样耐人寻味。
值得一提的是,以“台湾诚品”模式(空间设计、复合经营)为学习对象的“光合作用书店”,在厦门站稳脚步之后,由上海而北京,逐步“连锁北伐”,后势相当看好。
台北:从品牌到品位的象征
诚品书店一枝独秀,在三项评比中,都跑了第一,专业能力与文化理想,深受肯定。不少人对于诚品敦南店24小时经营,以及成为台北观光景点之一,印象格外深刻,认为这不仅是“品牌”,也是“品位”的象征。
诚品之外,PageOne因其跨国连锁、外文书籍优势,被认为深具发展潜力。不过,其店员专业能力也被直接负面表列,认为还有提升空间。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书店,存在于虚拟之中的“博客来”则排名第三,为台湾网络书店的未来描绘出更大愿景。
令人纳闷的是,无论营业额或分店数量,都被认为与诚品及博客来鼎足而三的金石堂书店,在三项评比中,排名都极后面:“最懂书”一项,同样被负面表列:“最具发展潜力”一项,虽曾被提及,其理由却是不无讽刺意味的“因为目前表现不佳,所以最有发展潜力”。在出版人心目中,金石堂这一台湾最大的连锁书店,形象远远比不上中型的政大书城、三民书局,小型的唐山书店,甚至泛指的“二手书店”,个中原因,确实耐人寻味。
香港:期望在大众与小众间取得平衡
香港的龙头之争,商务印书馆整体排名最前。但若将“铜锣湾”及“尖沙咀”分店分开来看,则Page One与星光商务差距并不很大。甚至有人认为只要在分店数量、规模与店员培训上稍下工夫,Page One便不难超越大众书局,而与商务印书馆分庭抗礼。
“最懂书”一项,香港出版人意见分歧,星光商务排名虽前,领先却不多。独立书店如“紫罗兰”、“辰冲”、“洪叶”都有人点名,甚至还有直接列举店长、店员姓名的。可以想见,香港出版人情有独钟于独立书店,这或许与地域小、交通便利且连锁书店不足有关。
有趣的是,“诚品书店”不时被香港出版人拿来作为评比的标准:有人回答香港最好的书店“从缺”,原因是“没有像台湾诚品那样在大众与小众之间取得良好平衡”,而PageOne被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原因之一,则是“已经成为一个品牌,像台湾的诚品书店。”傅月庵(文字工作者)
1、北京万圣书园总店
成立时间:1993年。
书店空间:600平方米。
分店数目:2家。
年营业额:总店1100万元人民币、分店各200万元。
书种数量:48600万种,每月增加500~600种。
营业时间:冬天:AM10:00~PM10:00,夏天:AM9:30~PM10:30.特色及评价:学术新书上架快、品种较齐全。
经营者背景:知识分子、高学历。
书店风格特色:人文色彩浓厚。
地位及影响力:学术书经营的权威。
特殊经营方向:人文社科学术著作。
气氛:严肃。
消费者特色:读者很有修养。
2、台北诚品书店敦南总店
成立时间:1989年。
书店空间:3000平方米。
分店数目:46家综合书店,1家儿童书店、5家音乐馆。
年营业额:12亿(新台币)。
书种数量:约10万种。
营业时间:24小时。
经营者背景:吴清友,以专营观光饭店餐厨设备起家,喜爱艺术、建筑、人文,39岁成立诚品书店。
书店风格特色:除销售图书外,亦致力推广文化活动,藉此凸显人文精神、艺术价值与创造力。
特殊经营方向:结合百货商场、食品零售、书店、餐旅事业及文化创意活动。
气氛:强调人、书、活动、空间互动的阅读氛围。
消费者特色:成立之初以艺术、人文类读者为主要客户群,随着店型拓展,目前读者群愈来愈多元化。
分类或陈列方式:依类别陈列,方便各类型读者之需求。
3、香港商务印书馆星光图书中心
成立时间:1999年。
书店空间:1800平方米。
分店数目:17家门市,含2家大学书店。
书种数量:约10万种(商务全线流通约20万种)。
营业时间:AM11:00~PM9:00,周末至PM9:30.书店标语: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
书店风格特色:现代化空间感,临维多利亚港。设儿童部、小型展览活动厅及中央文化广场,定期举办各式文化活动。设咖啡厅,方便读者休憩阅读。
地位及影响力:重视书店陈设,开书店举办文化活动之先河。
特殊经营方向:除书店门市外,并有建制完整的出版机构。部分门市设“邮票天地”,销售世界各地的珍贵邮票、邮品和集邮刊物。
消费者特色:每月服务读者近180万人次,读者类型多元。
特殊分类或陈列方式:依类别及读者对象区分,以不同走道串连。
■店员调查
店员素质决定书店文化品位
香港书店店员阅读量领先
北京、香港、台北商业化程度的差异,不言自明,作为一个购物者的天堂,香港商业服务口碑早已建立;台北奋起直追,羽翼渐丰;北京则新芽乍萌,绿枝有待。这一印象,与有效问卷的样本数量相符合:香港店员几乎有问必答,对于问卷调查似乎习以为常;台湾居次,拒绝作答者的理由包括“公司规定不得对外发言书店事务”、“公关部门未知会,不便作答”、“上班时间不方便配合”等,倒也不算离谱;北京最少,理由也仅“拒绝作答”四字,未见更详细说明。
书店业获利微薄,“食少事繁”早已公认,连带影响人事稳定。在此调查中,也获得证明。三个城市店员工作资历平均在2年以下,香港最久,在职时间平均超过2年。
这一情况可能与待遇福利相关,但更可能的是,显现三地经济冷热、就业市场流动难易。在职时间长短,也直接影响店员对于“专业能力”的认知:资历浅的台湾、内地店员都认为最重要的专业能力是“对书的热情”;香港店员则描述得更加清楚:“对书的认识程度”、“找书的能力”———或许因为这种自知之明,香港店员每月读书量,也以2.2本领先其他两地。
书店最自豪的是什么
三家书店同为三个城市的地标,到底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呢?
“书种齐全”排名第一,北京有人特别强调“学术书品种很多”:“装潢很好”排第二,香港有人因该店“地方大、很舒适、海景好”而自豪;排名第三的是“公司跟员工有共同理想”。
至于敢勾选“服务人员专业能力很够”的,竟只有二位香港店员,台北、北京似乎都很谦虚,或者,心虚。
将“书种齐全”而不是“专业服务”列为第一,似乎也显现三地店员对于“网络书店”的威胁,仍无迫切的危机感。“装潢很好”也值得自豪,当说明“诚品热潮”方兴未艾,三城市书店标准仍以“名家室内设计书店”为高档标的。
三地书店店员服务水准参差
设若一名消费者,从台北经香港到北京,逛完这三家书店,他的感觉会有什么不同呢?三地调查员巧扮消费者,以各类正常、冷僻问题寻求协助,并详细记录及描述现场状况。
所得资料汇整后,大致归纳如下:台北诚品敦南总店:在这里,你会发现,每个店员胸前都挂有名牌,当你找不到书、彷徨无助时,店员因为忙于上书,可能无法主动协助。但如果你一开口,他们会立刻停下手边工作,乐于帮你找到所要的书。书况不好时,他也愿意换一本给你。倘若店中无货,也可下单预订,若分店调得到书,隔天就会电话告知。店员多数热情友善,会互相帮忙,有时可能摆个小乌龙,也不以为忤,可以跟消费者“哈拉”交流。
香港商务印书馆星光图书中心:在维多利亚港的波光掩映中逛书店,你的心情应该会很好,但切需注意,态度也要很好,千万别耍赖摆谱,更不要偷书,因为这里的店员,工作时最不喜欢的是“态度恶劣的顾客”,碰到偷书雅贼,几无例外,都认为该“当场揭发,扭送法办,以儆效尤”,更有人要“通知同事,一起留意”,以集体力量,对付坏份子!然而,除了这点之外,大体而言,你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不错的服务。你若找不到书,面露彷徨,很可能有人主动上前来为你服务。不管你说粤语、普通话或英语,都能沟通。店员不一定满脸笑容,也未必很热心,但有问必答,计算机上有的,他都会告诉你。有几位店员,甚至不用计算机,就能把你要的信息一五一十告诉你,但他可能不会跟你有太多互动,更别说闲聊几句。
北京万圣书园:进入一楼门廊,你必须先把准备用来装书的背袋、书包寄存起来,买完特价书后,还得先结账。万一买太多,那就先拿牌子取背袋,把书放进储物柜,再上二楼,真正进入书店。这里的店员也不喜欢“态度恶劣的顾客”,但由于你已被“缴袋”,最恶劣的行为———偷书———发生的机率大概不高了。所以,你就尽兴逛吧。
此地有推车,你可像超市一样,推着到处游荡闲逛。一般而言,店员都算和善,但就算你找不到书,面露彷徨,也很少有人协助你。
你询问正在上书的店员,他所给的答案,很可能是手一比,“在那儿,您找找看吧!”。□傅月庵
■读者报告
北京·万圣的读者:没有读者坐着看书的地方,折扣太少
李济(男,30岁,工程师)
万圣书园最吸引他的是,这里书种很多,选择性比较大。他从未参加过书店举行的活动,因为每次到书店的时候,都不会碰巧有活动,他也不会为了参加活动而特意到书店来。
他认为在万圣书园找书不是很方便,这是书店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平婷妤(女,24岁,软件测试师)
过去的一个月里,平婷妤到过万圣书园5次。这家书店吸引她的理由蛮多的,比如装潢良好,感觉比较舒服;书种很多,可选择的范围很广泛;地点也适当,交通方便。她没有参加过万圣举办的活动,因为对这些活动没兴趣。她认为万圣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店内没有可供读者坐着看书的地方、折扣太少;书店应该增加一些品牌性的东西,塑造自己的特色。
苗文博(男,25,学生)
苗文博过去一个月到过万圣书园3次。这里的书种多、选择性大;地点适当、交通方便是最吸引他的地方。他从未看过万圣的活动海报,所以没参加过他们举办的活动。他认为万圣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检索用的计算机只供书店员工使用,读者不能亲自进行检索,因此找书不是很方便;书店的员工服务态度一般,需要提升;书店的会员卡丢失以后,不给予补办。采写:本报记者张弘甘丹
台北·诚品的读者:书店提供三大便利:等人、看杂志、上厕所
Henry(男,24岁,学生)
诚品敦南店提供给Henry生活上的三大便利:等人、看杂志、上厕所。由于地标明显,与人相约容易;所有的杂志都可以拆阅,等人的时候不会无聊,加上还可以上个厕所,因此他一个月可能来10次左右。Henry偶尔会参加诚品举办的活动,印象最深的是陈珊妮的户外演唱会,当天的啤酒还是免费的。说到缺点,他觉得,会员购书才打九折,有点贵。
Brenda(女,28岁,专柜小姐)
她认为敦南店的优点是交通便利、分类清楚、找书方便,年度的例行活动,像晒书节、耶卡展等,也和顾客建立了一定默契。接受访问这天,她就是特别为了晒书节的外文杂志前来的。至于有待改进的地方,Brenda希望若有可能,书店面积还可以更大些,因为假日人满为患时,还是挺可怕的。
Angela(女,26岁,媒体工作者)
诚品敦南店对Angela来说,是“想到就会来”的。她认为敦南店最吸引她的地方,在于空间舒适、明亮,而且24小时营业,再晚都可以来。她知道书店举办很多活动,像演讲、看电影,但都正好没时间参与。她认为诚品敦南店已可算是台北最好的书店,但她纳闷的是,为什么要把书店和商场结合在一起,应该很少人会为了逛街特地跑来敦南店吧!采写:庄雅梅
香港·商务的读者:希望书店能多销售内地的书刊
李女士(女,约30岁,家庭主妇)
李女士抱怨星光商务所处的楼层并不方便,如改为地面层则更好。同时她也希望书店能多销售内地的书刊,以及举办一些内地出版品的书展。她认为内地出版品的编排装帧虽然未必及得上港台,但售价较便宜。不过,对于商务提供的书种,李女士已相当满意,而且她认为星光商务的内部装修陈设亦佳。
司徒先生(男,35岁,教师)
司徒先生对商务的定位有独特见解,他认为这家书店不够专门,而且有点像超级市场,什么书都有,却没有自己的风格。他比较三联书店与商务,指出三联以销售内地书籍著称,并有自己的标语“知识就是力量”。看来他并没有注意到商务“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的标语。采写:潘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