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业经营的库存备货品质要求来衡量,真正称得上书店的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基本满足当地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人员对图书门类品种的需求,书店要有一定经营规模;二是在具有一定品种规模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库存备货品质的要求,即版本正、门类全,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知识、理念、思想研究的新成果。我国中小城市内符合上述两项条件的主流书店还很欠缺。这一点却留给了现阶段民营书业可以持续发展的空间。社会不断进步,知识结构不断变化和内容的更新,图书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时代需要民营书业建设上述的书业主流网点。

   图书既为商品,应该利用和借鉴其他商品流通的成功典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网点建设,投入资金,组建连锁销售企业,用现代商业理念组织图书商品流通。宁波新江厦书刊批销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开拓发展,与省内外周边城市大商厦合作,已开设了9家大型商场连锁图书销售门店,每家营业面积在600~2000平方米,常备图书品种2~8万种,以统购分销的形式,搭建计算机业务操控平台,建网点、拓渠道,摸索出了一条走连锁经营的新路子。目前,自有中心门店年销售2000万码洋,9家周边城市商场连锁书店年销售码洋也能达到2000多万元码洋。新江厦与周边城市大商厦联手开办连锁书店,为省内许多商厦所了解,与许多商厦的合作在进一步的洽谈之中。组建商业连锁在商业界并非新鲜事。它不仅解决了资金、渠道、商品本性特点决定的管理要求,而且还解决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信誉链的问题,延长了流通渠道、在不同的地域实现图书商品销售。我们建立起来的商场连锁书店,在规模、档次上超越了前几年商场内单一开设的书柜。其经营业绩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不但没有挤掉当地原有新华书店的销售量,反而引进了市场竞争,促进了行业服务质量,增加了图书销售的社会总量。


成为区域或销售网络代理

是大民营书商发展方向

   市场需要诞生一批组织图书流通的中枢行业。打破格局参与渠道上游流通,逐步成为图书制造业的区域或销售网络代理,是一些已经做强做大的民营书业的发展方向,也应该说是出版社期望的中盘。中盘无论大小,有稳固的销售网点即可。从目前局面来看,出版社要适当放宽认可条件,它毕竟在发挥着出版社由于手臂不够长而工作不到家的作用,合理的扣率支持是应当给予的。作为有能力成为网络中枢的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稳步地发展自身网点,经得起市场竞争的整合,逐步成为适合一定市场范围的中盘。

   中盘的作用不是通过销售网络垄断赚取出版社的利润,而是通过组织营销、扩大网点、增加销售量来实现更多的销售利润。我国图书销售量按人口指数来衡量是相当低的,这里当然受很多因素束缚,但主要的原因在于图书商品信息传播阻塞所致。书业精英者总结出的“二八”定律,揭示了我们创业的契机。20%的品种实现了80%的销量,但20%的畅销品种具体到某一本书的销量按城市人口来计算,其拥有率却又相当小。以宁波市为例,常住人口80万,开设了三家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书店两家市新华书店门市和新江厦门市,如果某种书三家合计销售300册,业内人士应该评价该书为畅销品种,但按80万人口计算,拥有率仅为万分之三点七五。那么每家单本年销售只有十几册甚至几册的,就不用计算这一相对数了。我认为,业内同仁是绝不会满意顾客对他们创造出来的优秀品种这样低的认同率。一本书需要有生产者的品牌刺激,需要有经销商的营销策划。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组织营销要熟悉当地的文化背景,依靠当地的媒体力量。这些工作的实施,作为出版社就需要依靠中盘——批销代理的企业或连锁企业内的营销策划部来完成实施。如果我们能把图书的人口拥有率提高到千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几,那么我们的事业将是另一片辉煌天地。


吸纳资本的方向

应是出版界和商业界

   从长远看,民营书业应该吸纳社会资本以增强实力。从社会资本来源来看,由于社会舆论中存在着一种不切实际的评论,即强调书业经营获利率较高,诱导社会上很多资本准备流向书业经营。如房地产商等,他们在经营房地产过程中,开发了许多城市街道店面房,想以此作为股本金入注书业经营。其实,业内经营者相当明确,书业经营平均进销毛利率确实较高,是其他日用商品经营毛利率的二到三倍,但是由于销售总量不足,或者说一个城市一般图书销售总量只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量的十几分之一,这样图书业界真正获得的图书销售毛利率总额并不多,经营利润率难以满足除本行业系统或商业系统外一些企业的期望价值。所以,笔者认为,民营书业的发展,需要扩充资本股份,但吸纳资本的方向,还是应该考虑出版界和商业界。基本吻合的获利价值观,有利于企业持续的经营发展。


扭转销售结构

培养成人消费群体

   从销售数量排行榜来看,排在榜首的门类是教辅类读物和幼儿教育图书,动销结构比例最高的是教辅读物、儿童书籍。街巷里开设的、超市里摆放的,又不外乎这两类图书在唱主角。越到中小城市,书店里这些数据的结构比例越高。几乎可以说,中小学生、少年儿童为书业界提供了一半的口粮。而作为面向新知识、新文化、新思想传播的成人阅读书籍,其单本销售量与人口之比却是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我想提出的是,我们书业的从业者,为什么把算盘过多地打在学生身上,这样的结果迟早有一天会造成我们的图书经营走上绝境。下一代的人口少了,求学的门路广了,拿什么作为书业的支柱﹖赚学生的钱省事,掏成人消费的事难,但还没有难到你抢我夺的地步。

   目前的书业经营环境,不是成人书籍消费不起,不是总消费量不够我们从业者瓜分,而是读者到了书店一头雾水,事先不知道哪些书值得购买拜读,出版发行系统不重视面对消费者的商品信息的发布,我们的读者不清楚有什么好书值得一读。为某本书做广告当然不行,但现代网络信息时代,选择媒体的余地很大,不只是电视报纸,低成本的信息发布渠道有的是,关键是捉襟见肘的发行量,令出版社、书店都无米下锅。信息就是金钱,商品就要炒作。一本《学习的革命》通过电视报纸广告大投入,创造了发行史的奇迹;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通过网上讨论,也同样有不菲的销售业绩。平心而论,这两本书难道真的给人带来思想认识上质的飞跃﹖传达的思想能让我们几代人享之不尽﹖关键是通过信息传播激发了人们的阅读欲望。为几十元钱买书需三思而后行者,几乎找不到,而对眼前几万种的图书,该买哪一本而犹豫的读者却有许多。书是传播知识、文化、思想的载体,出版社发行部、图书销售商是传播这一载体的载体,各自应承担起向公众发表商品信息的责任和义务,发挥双方在不同层面与社会媒体接触的优势,尽可能多地发表图书信息,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其实,电视、报纸等都在开辟关注全社会读书这一良好社会风尚的栏目,我们出版、销售图书的却没有去认真地利用和合作。无论民营还是新华书店,促进和扩大成人消费,扩大知识、文化、思想传授群体,提高成人图书门类销售结构比例,是书业界同仁需为之奋斗的事业.